週次 |
主題 |
說明 |
1 |
金剛筋基本結構解說(一) |
人體的太極:一、點,二、線,三、環,四、球,五、陰陽,六、界限,七、陰陽轉換(摺疊),八、臨界點(個人極限)等解說 |
2 |
人人都可以自己打通任督二脈 |
介紹人體任督二脈的運行以及氣的流動基本功: 1、虛靈頂勁 ,2、舌抵上腭 ,3、眼神, 4、微笑, 5、沉肩墜肘, 6、意貫中 指 ,7、三尖相照, 8、含胸拔背, 9、鬆腰坐胯 ,10、尾閭正中 ,11、意 貫隱白, 12、氣沉丹田, 13、帶脈 ,14、三關 ,15、督脈 ,16、任脈 ,17、三田, 18、周身一家 |
3 |
通天達地修鍊術 |
明˙李時珍:「仙而知乎八脈,則虎龍昇降,玄牝幽微,竅妙得矣。」 本功之作用,旨在理督脈、調任脈、轉帶脈、運衝脈、暢脈、通手脈、 壯足脈,進而助氣通關。 |
4 |
熱身運動:基本導引術演練 |
(一) 吐納導引術:環拱正立勢 (二)三才通氣導引術:1、第一勢:天式(一縷清光入天門) 2、第二勢:人式(澄心定意不染塵) 3、第三勢:地式(虛極靜篤守元神) |
5 |
第一部、雙手插頂利三焦 |
三焦,是指人體上、中、下三焦,遍佈在人體胸腔及腹腔,其中胸膈以 上為上焦,胸膈與臍之間為中焦,臍以下為下焦,是血氣、津液運行至 五臟六腑的途徑。故此,三焦與其他腑器不同,並無實體,它們的明確 位置亦有不同的說法及見解。然而,三焦與個別臟腑之間的關係極為密 切,可以用來調整及輔助臟腑的機能。三焦通暢,則水液及氣機運行暢 順無阻;相反,便會引致氣化功能失調,影響各個臟腑間的週節機能, 導致各個相關臟腑 |
6 |
第一部、雙手插頂利三焦 |
同上 |
7 |
第二部、左肝右肺如射鵰 |
左肝右肺如射鵰這一式展肩擴胸,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,可以抒發胸 氣,消除胸悶以及疏理肝氣,治療脅痛;同時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適。 脅痛是以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肝膽病證。脅,指側胸部,為腋 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統稱。另外,練習左右開弓似射鵰可以增加肺 活量,充分吸氧,增強意志,精力充沛。 |
8 |
第三部、調理脾胃須單舉 |
脾胃,是人體的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的源泉。中醫認為,脾主升發清氣, 胃主消降濁氣。這一式中,左右上肢鬆緊配合的上下左右對拉拔伸,能 夠牽拉腹腔,對脾胃肝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,並輔助它們調節氣機, 有助於消化吸收,增強營養。 |
9 |
公民週 |
全校共同課程,由講師帶領全班參加。 |
10 |
第四部、五勞七傷向後瞧 |
勞傷,指五勞七傷。五勞,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五臟的勞損;七傷, 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的七情傷害。五勞七傷,猶如現代的「亞 健康」;長期處於身心疲憊與勞頓中,沒有適時的修養生息,終究造成 損傷的累積。這一式,以眼睛帶領頭頸、腰椎的轉動,調整大腦與臟腑 聯絡的交通要道─頸椎(中醫稱為天柱);同時拉拔胸椎,刺激胸腺, 從而改善大腦對臟腑的調節能力,並增強免疫和體質,促進自身的良性調整,消除亞健康 |
11 |
第一部~第四部複習 |
|
12 |
第五部、回頭望足去心疾 |
心火者,思慮過度,內火旺盛。要降心火,須得腎水,心腎相交,水火 既濟。這一式,回頭旋轉節節貫穿脊椎,加上尾閭擰轉,使心火下降, 腎水上升,可以消除心煩、口瘡、口臭、失眠多夢、小便熱赤、便秘等 等症候。 |
13 |
第六部、兩足頓頓飲嗜消 |
這一式動作,顛足而立,拔伸脊柱,下落振身,按摩五臟六腑。俗話說: 「百步走不如抖一抖」。這一式下落振盪導致全身的抖動、頓腳,十分 舒服,有利於消除百病。 |
14 |
第七部、鳳凰展翅周身力 |
中醫認為,肝主筋,開竅於目。這一式鳳凰展翅,均可刺激肝經系統, 使肝血充盈,肝氣疏泄,強健筋骨。尤其對於長期靜坐、臥床少動之人, 氣血多有鬱滯,尤為適宜。 |
15 |
第八部、手足前後固腎腰 |
這一式前屈後伸,雙手按摩腰背下肢後方,使人體的督脈和足太陽膀胱 經得到拉伸牽扯,對生殖系統、泌尿系統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調理作 用。足太陽膀胱經,是全身最長,分支最多,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,對 全身的影響最廣、也最大。肝腎不足,易引起有關「筋」方面所發生的 病症,鍛鍊此式,可以調理有關「筋」方面所引發的 病症。 |
16 |
第五部~第八部複習 |
|
17 |
總複習 |
|
18 |
成果展 |
成果發表-將配合三重藝文祭或歲末感恩園遊會展出 |